未来金融——2016互联网+金融洞见者说

时间:2016-04-08 09:32:27 来源:中国网 作者: 编辑:李梦瑶

二、P2P稳健升级

自2005年世界首家网贷平台上线,和众筹行业的兴起,P2P网贷和股权众筹的创新模式一定程度上成为金融创新的典范。

世界首家P2P网贷平台Zopa于2005年3月在英国伦敦成立,Zopa平台的贷款主要为个人贷款,主要用于购买汽车、偿还信用卡、消费。2006年,中国首家广泛意义上的P2P借贷公司——宜信也在中国出现,此后2007年拍拍贷的成立成为中国首家网贷平台。

据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16年3月31日,我国P2P借贷平台共4136家(仅包括有线上业务的平台),其中正常运营的有1895家;2015 年度,我国P2P借贷行业累计交易规模约为9750亿元,是去年(3000亿元左右)的3倍有余。2015年P2P借贷行业共发生101次融资事件,涉及 94家平台,融资总额在130亿元以上。上述数据显示,P2P借贷行业在我国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并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网贷行业的出现与兴起,得益于P2P技术(又称对等互联网络技术)的出现,这是一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P2P网络通常用于通过Ad Hoc连接来连接节点。这种以技术驱动新金融创新的现象仍持续存在。

而在网贷行业在中国经历了2007年—2015年的发展之后,P2P行业在中国经历了野蛮生长、风险爆发和监管合规的过程,从行业趋势来看,P2P行业正迎来监管合规背景下的规范之路。

1、监管与合规

P2P行业在经历了2005年到2012年的缓慢发展,到2013年、2014年的突飞猛进,并在2015年爆发大量风险事件。

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31日,国内P2P网贷问题平台共2241家,问题平台占总平台数比例已高达54.2%。正常运营平台的仅1895家,占总平台数比例仅45.8%。

2015年12月28日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最为关键的条款即为明确了网络借贷平台信息中介的性质。

信息中介定位,除了需要遵守不得自融、不得设立资金池、不得提供担保、不得股票配资等规定,还需注意的是,该定位也使得对P2P企业无须设置资金门槛,因为不是信用中介也就无须有门槛限制,同时也打破了刚性兑付,即平台不承担借贷产生的本息损失,由出借人自行承担。平台如果进入破产清算,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分别属于出借人与借款人,不列入清算财产。

网贷意见稿所列出的12条“禁止清单”已明确P2P网贷行业的业务界限。这一意见稿赶在2015年底发布,是继7月18日互联网金融知道意见发布后新金融行业又一大监管政策举动。意味着P2P网贷进入监管框架内的发展与创新时期。

2、技术驱动与业态演变

P2P技术曾是网贷行业崛起的主要技术驱动力,时至今日,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仍在驱动金融行业的变迁与发展。

P2P行业发展至今,较传统借款服务相比,在借款申请流程和批贷效率方面,进行了极大地优化,借款人在P2P平台申请借款通过之后,普遍能在3至5个工作日内得到放款,部分P2P平台推出的急速贷款产品甚至能在5-10分钟内放贷,极大的提升了借贷的效率。

技术在P2P领域的应用影响了近年来P2P理财产品的变迁和平台创新、风控能力、业务营销、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变化。如在产品创新上,大数据的运用和基于大数据算法而产生了分散投资工具及各种活期理财产品。再者如第三方电子数据“可信时间戳”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可快速简单地解决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问题。

技术驱动型的创新,和通过IT实力支撑和严密算法的支持,P2P网贷行业打通多项传统金融领域,如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这在金融影响力上,也拓宽了金融的边界。

而当下,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渐入大众视野,并在金融机构中得到应用,这种技术驱动金融创新的潮流越发明显。

技术驱动催生了P2P行业与传统金融业态的融合,上述举例的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业态均与P2P网贷产生了较好的融合,上述现象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传统金融与新金融融合正在不断催生新的金融业态。

【未来金融研讨会上宜信公司副总裁徐秀玲分享】唐宁:普惠金融要下乡,财富管理要出海,互联网金融消失

我分享一下宜信CEO唐宁对未来金融的预测——

一个是普惠金融要下乡,小微金融农村市场是一个很大的空间。

第二财富管理要出海,国家的资产要海外投资个人也一样,中国和中国投资人在未来五年一定有非常多的出海的机会,财富管理机构一定有很大的空间。

第三个就是互联网金融这个词会消失,因为未来金融一定是跟互联网结合的,不存在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说法,以后所有的金融都是有科技有大数据有机器智能的,没有的都不敢说自己是金融了。这是宜信CEO唐宁在战略会所讲的内容,这也是行业发展趋势,不仅是宜信自己的方向,所有人都要有这样的趋势意识。我们甚至认为未来海外资产会占到1/3,未来所有的金融都会应用科技与智能。

进入论坛 字体设置 来源:中国网  编辑: 李梦瑶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西部网投稿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工作邮箱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6-2015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9-87965269  85257538 商务:029-87965158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 61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